官方网站-www.yaxin333.cn-亚星(中国)有限公司

yaxin333cn亚星机器人
CHUANGZE ROBOT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机器人趋势 > 人形机器人面临的问题与突破方向-没有一个通用的完全端到端的大模型,四位一体的生态

人形机器人面临的问题与突破方向-没有一个通用的完全端到端的大模型,四位一体的生态

来源:机器人产研社     编辑:yaxin333cn亚星   时间:2025/8/16   主题:其他 [加盟]

三年前,人形机器人还处于阳春白雪的科研阶段,这两年发展迅猛。那么,人形机器人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突破的方向在哪里?未来的应用在哪里?前不久,在上海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国地中心”)席科学家江磊介绍了他的看法,并提出与产业链共同打造出四位一体生态的观点。

01 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人形机器人在各大证券市场已经有了概念股,从2024年1月开始,还是平平淡淡的发展,为什么到了8月,整个二J市场被急速拉动?

先,一定是人形机器人行业找到了一个技术突破、可发力的对象。

第二,政策方面,今年一开年,要设立相应的重大项目,原因可能是我们想缓解劳动力缺口,以及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第三,从产品端看,人形机器人迎来了GPT时刻。此时尤其令我们自豪的是,在这个高科技领域的起步阶段,我国登上了世界舞台,已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和样机。

第四,从行业角度看,千行百业都在关注。据统计,现在已有100家左右的整机公司,预计到今年年底会有200多家,还有数千家的核心零部件厂家,这构成了一个大生态。汽车行业、手机行业、制造行业、互联网、国央企都在投入。一个共性原因是:在一个行业处于发展的高峰期或瓶颈期,内卷就开始出现,因此这五大行业、企业都找到了发力点:人形机器人,认为是破解行业规律性周期性难题的一个主要动因。国外也是如此,今年年初,苹果、三星、现代等开始设立人形机器人的硬件团队。今年阿里也在张江模力社区(注:“国地中心”搭建)设立了智能机器人的硬件团队。

在此,“通用化”会成为一个经济活动的名词。过去人们会把通用化做成技术,所以业界一直在争论:是做专用机器人,还是做通用机器人?其实这种争论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技术都是为场景服务的。所谓的场景驱动就是有没有市场,厂家的产品能不能找到市场、销售出去。所以“通用化”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新兴市场,单品能否过10万台的门槛。今年人形机器人单品可能会过1万台的门槛,但更期待未来是百万台、百亿台的产业规模。目前10万台将是一个重要的门槛。另一个角度,如果做一个产品,单品要10万台,它可用在哪些场景呢?这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再从“通用化”来考虑产品定义和设计如何去做。

02 技术发展趋势

有一个高价值飞轮的理论。三年前,人形机器人是个万亿元的潜在赛道,因此发布了政策来加速促进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使其对于公众来说不再陌生,不经意间,在电视节目或某个商场的转角就能看到人形机器人,它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产品市场。因此,今年是完成高价值飞轮的重要一年。那么能否实现规模和量产?高价值飞轮的核心驱动力还是来自于颠覆性的技术。

为什么2024年8月人形机器人的二J市场会被急速拉升?因为颠覆性技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工信部提出了两大革命:“机器人+革命”与“人工智能+革命”,它们对应的都是新质生产力。“机器人+”是新质硬件生产力,“人工智能+”是新质软件生产力。可见,新质生产力是软硬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在这样的一个产业、技术、行业、规模、政策里,其中的线索一定是技术驱动了这次技术革命。

先,其背后的逻辑,以π0团队为代表,去年8月Physical Intelligence次发布了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现在VLA已经成为一个事实标准。如果回到去年8月之前,相信90%的专家会认为机器人的操作还不属于预训练(注:语言/ChatGPT是大模型,是预训练),我们双手的操作不是预训练,但是,从8月开始,π0团队发现它也是一个大规模预训练架构。大算力大模型也是大力出奇迹的一个行业,并被证明这种方式是可以的。

实际上,不仅π0发现,国内外同时十二个团队用10万的数据集、30万的数据集、现在用80万的数据集激励了以后,整个任务达成率也是直线上升。

我们坚信规模法则与后训练将会促进这一次人形机器人Z终的一个闭环。

当然还有一部分—智驾,例如,特斯拉的FSD V12帮助印证,现在也转向VLA。而之前做汽车的人是做端侧,发现VLA也很好用。

人们如果了解VLA的诞生,其完全不是为汽车设计的,是为谷歌的一款类人形机器人的构型设计,结果没想到VLA也撑起了智驾的半边天。

当然,还是要回到人形机器人,仅有VLA够不够?

去年Figure联合OpenAI造出了Figure 01,可以看到大模型是在人形机器人的Z上层,是采用大脑、小脑+肢体的分层类人架构来实现的。去年我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也推出了我国自己的大脑、小脑、驱动架构,今年正进一步完善。

人形机器人有没有一个通用的完全端到端的大模型?现在VLA解决了上层的,下层有一个控制模型是属于分层架构,但能不能用一个分层实现完全端到端?有一篇论文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因此,三年前,语言进入了大模型(例如ChatGPT),去年双手操作进入大模型(例如VLA),现在的问题是:下肢行走以及全身运动是不是一个大模型?坚信将来会有一个大模型,能够让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以及汽车来实现统一的驾驶。

人形机器人行业目前有四类:

汽车智驾的具身模型;

机器人上肢操作/VLA;

人形分层策略;

芯片/GPU。

整个具身智能产业正在爆发,所有路径都需要大数据,所以在去年“国地中心”组建了训练场来推动这件事。

“国地中心”的麒麟具身智能训练场有五项功能,除了收集数据,训练场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对现在的大模型进行检测与评定,提出大模型的benchmark,例如,做一个什么样的大模型更适合人形机器人?现在需要一个行业的基准线。

03 量产与应用的思考、展望

目前人形机器人在跑得快、拿得准、训得好、通用化方面都有代表性公司。Z近业界在争论:是不是机器人都需要走跑跳?是不是应该进厂打工?实际上,目前有四类人在研究,跑得快的人不做抓取,做抓取的不做跑得快,做训练的人大多数都是人工智能的人,做“通用化”的人是做基础设施的。高动态的硬件平台、准确抓取的具身智能、训练的实训场、通用泛化的数据集—这四件事,哪怕有一件事做不好,人形机器人的软硬件的终极难题就落不了地,所以我们需要要发展生态。

回到发展的起点:人形机器人未来一定是进厂打工以及为我们养老。例如养老,还有八

项卡脖子技术没有打通。人们面对未来的通用化,一定不是针对八个问题建立八个模型,甚至建立几百个模型来解决,人们希望构造一个完全端到端的模型,来同时解决八项卡脖子技术,这样才能实现Z终通用化的梦想。

江磊老师有个激进的预测:做硬件平台的得去做小的机器人,这样迭代的速度更快。做具身智能现在很火,但是千万不要只做操作,行走大模型已成为今年国际竞争的热点。“国地中心”等做实训场的人一定要去做自己的世界模型,以及做数据集的人要用开源的方式来完成整个生态的构建。

人形机器人从当前的角度来看,四位一体的生态还没有完全建立。“国地中心”希望跟业界共同打造出我国的四位一体生态。

今年人形机器人是可以量产的,但真正的大规模的应用还没到来。我们加速建立四位一体的生态,才能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到来。


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的机遇与挑战,增长速度快,具身智能不够用,模型架构不够统一

于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来说,模型架构都还不够好,也不够统一,在未来2到5年,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重心是端到端的具身智能AI模型,成本的大规模的算力也很重要

精密减速器:群雄逐鹿,新的篇章-市场规模达 91 亿,减速器迎来全新机遇

精密减速 器市场呈现出“高端由外资主导、中低端由国产加速替代”的竞争格局;工业机器人稳步增长,人形机器人最潜力的下游应用场景

机器人旋转关节核心部件,精密减速器国产替代正当时-谐波+行星为当下主流方案

当前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精密减速器可分为谐波减速器,RV 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和摆线针轮减速器,减速器企业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国产减速器供应能力日益增强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它还能有多大-2050年市场价值可能达到3万亿

拟人化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可能高达2400亿美元,这一 估计是基于拟人化机器人在家庭和制造环境中的规模化运行潜力,麦格理暗示到2050年市场价值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

7个关于人形机器人的关键要点:市场,技术,劳动力短缺解决方案,成本削减,投资机会,社会影响

人形机器人市场即将迎来指数级增长,未来可能影响75%的工种和40%的员工;成本正快速暴跌,降幅达40%,现大规模采用将成为可能;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丰裕时代

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制约商业化落地进程的关键环节,确保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进入各种生态场景

在软件算法层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可以分为基于模型的控制和数据驱动控制;二者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方式,兼顾了控制精度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人形机器人的运动和作业能力

具身智能——决定 机器人泛化能力天花板的“大小脑”,分层具身大模型和端到端大模型

端到端大模型:能够直接实 现从人类指令到机械臂执行;分层具身大模型是不同层次模型协作, 上层大模型进行感知与决策,底层硬件层和中间响应快的小模型进行决策的分解与执行

全栈式智能服务机器人生态价值体现:终端用户、生产厂商、行业生态

智能服务机器人生态意味着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用户体验;提供了机器人之间的相互协同和调度的能力;降低技术壁垒,促进不同厂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无缝集成

2025具身机器人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科研教育市场‌2万台,工业级人形机器人单价降至$3万

规模化生产降本‌:BOM成本年均下降18%,2027年工业级人形机器人单价降至$3万;谐波减速器国产化使关节模组成本降低40%;有望重构 1.5 万亿劳动力市场

智能机器人产业2025年投资策略报告:智启量产,星辰可及,百万台年产量,市场规模接近4000亿

预计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出货量 至少达到2万台以上。我们中性预测,至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出货量或达263 万台,市场规模望接近4,000亿元

人形机器人产业梳理之二:爆发元年,空间无限,需求或达百亿,潜在收入超10万;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长期需求或达百亿台级别(马斯克预测人机比例2:1),潜在收入超10万亿美元;地方政策聚焦技术攻关、场景应用和产业基金支持

通用具身服务机器人生态的5个泛化性

服务机械臂采用了灵活的抓取技术使机器人能够识别和适应不同类型的物体;灵巧手的出现带来了更强的精细化操作能力;多任务处理能力使得机械臂在多种应用场景中都具有价值
资料获取
机器人趋势
== 资讯 ==
人形机器人面临的问题与突破方向-没有一个
垂直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野望?餐厅,家政
我们距离真正的具身智能大模型还有多远,在
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的机遇与挑战,增长速度快
精密减速器:群雄逐鹿,新的篇章-市场规模
机器人旋转关节核心部件,精密减速器国产替
人形机器人本体研究(一):宇树科技,10
2025养老机器人行业政策-《互联家庭环
养老机器人研究,近万亿级机器人市场,生态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它还能有多大-205
7个关于人形机器人的关键要点:市场,技术
2025~2035元趋势报告(机器人)-
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2025
2025具身机器人行业未来展望报告-当前
机器人和嵌入式边缘AI应用设计的计算平台
== 机器人推荐 ==
迎宾讲解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迎宾、讲解、导诊...)

智能消毒机器人

智能消毒机器人

机器人开发平台

机器人开发平台


机器人底盘 Disinfection Robot 消毒机器人  讲解机器人  迎宾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底盘  商用机器人  智能垃圾站  智能服务机器人  大屏机器人  雾化消毒机器人  展厅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底盘  核酸采样机器人  智能配送机器人  导览机器人 
版权所有 yaxin333cn亚星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北京 清华科技园九号楼5层 生产中心:山东日照太原路71号
销售1:4006-935-088 销售2:4006-937-088 客服电话: 4008-12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