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出色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2035年,全市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根本好转,生产空间安全G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林草固碳减排贡献更加突出,林业产业优势彰显,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林业现代化。
围绕生态质量、修复治理、富民产业3个方面,共设置17项主要指标,其中5个约束性指标、12个预期性指标。
在洛阳市国土空间生态格局的框架下,以重要山脉、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通性为基础,充分考虑区域生态安全,统筹林业发展条件、发展需求等因素,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要求,着力构建“四区、四廊、一带、多节点、多网络”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洛阳建设总体格局。
附件:关于印发洛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洛阳建设规划的通知

周政办〔2022〕21号;建成符合ISO9001标准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9%以上,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15%
建成全省教育专网和教育云体系,形成云网融合的信息网络支撑环境,建成省级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完成全省教育专网建设任务;完成全省教育云体系构建任务
豫政〔2021〕52号,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和现代供应链中心地位初步确立,流通网络体系明显优化,流通枢纽地位明显提升,流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豫政〔2021〕55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城镇化率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左右,5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800万人左右,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
豫政〔2021〕56号,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
豫政〔2021〕66号,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深化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提升社会安全应急素养等七项主要任务
突出儿童权利的优先保障,更加注重家庭,学校社会和网络对儿童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保护,更加强调促进儿童发展和保障儿童权利的制度机制建设
豫政〔2022〕8号,设置健康、教育、经济、参与决策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8个领域,提出76项主要目标和94项策略措施
豫政〔2022〕12号,完善运行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实施航空物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应急物流,绿色物流,市场主体,重大项目实施等七大工程
助力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建设,构建黄河文物展示园区体系;完善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的博物馆群落体系
濮政〔2022〕6号,建成“1+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全省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产业大脑,打造一个省级数字经济特色发展示范县(区)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动能战略性升级。二是畅通内外循环、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三是产业提质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